相关医疗设备院内需求论证报名公告(急诊科)
|
******医院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拟在近期对以下项目进行院内需求论证
|
科室
|
设备名称
|
数量
|
预算单价(万元)
|
院区
|
设备类型
|
急诊科(经费)
|
体外膜肺氧合(ECMO)
|
2
|
套
|
128
|
桃源
|
国产
|
急诊科(经费)
|
脑部电阻抗断层成像仪
|
1
|
套
|
85
|
桃源
|
国产
|
急诊科(经费)
|
3D重症超声虚拟仿真系统
|
1
|
套
|
200
|
桃源
|
国产
|
请各品牌代理商或厂家见本公告后,携带有效证件及产品资料前来我院医疗器械科报名(桃源路22-1号13栋2楼)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线上预报名,望相互转告(线上或线下报名两种方式二选一,线上报名无需上传必备证件,项目满足条件后会发送邀请函到各公司邮箱,各公司再根据要求制作文件)。咨询电话:******
必备证件:
1.线下报名公司首页注明挂网日期、所报科室、项目名称、产品厂家、型号(报名成功后如需临时更改型号请电话告知,请勿擅自更改型号)、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建议留QQ邮箱)、报名公司(附代理公司营业执照、生产厂家授权书、厂家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等)。
2.线上预报名请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2025年设备报名二维码.png
2025年10月14日
(初步参数仅供参考,以科室实际需求为准)
体外膜肺氧合(ECMO)
一、基本功能要求
|
适用于严重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包括心源性休克、心脏术后、高危PCI术中辅助、ECPR等)、围术期支持(包括肺移植、心脏移植围手术生命支持)、器官维护等患者。
|
|
二、具体参数要求
|
1、主要功能技术要求
|
1.1.工作原理:磁性耦合原理。
|
1.2具备床旁和便捷二种转运模式,整机≤10kg。
|
▲1.3离心泵驱动装置带显示屏内置电池,可反复充电,持续供电供电≥180分钟。具备单独携带转运功能。驱动装置可以独立工作,可以调节流量和转速数据。
|
1.4具备开机自检、实时自检及错误诊断功能,具备流量高低限报警,转速高低限报警功能,并可设置报警范围。
|
1.5 备用驱动泵可独自预充操作
|
★1.6 驱动泵具备流量监测和气泡监测传感器,可以实时流量、气泡监测。
|
▲1.7转速范围:≤0-5500RPM,实现低转速高流量,避免过高转速产热造成血液破坏。
|
1.8 转速误差:±20RPM或更小。
|
1.9流量范围:0-8L/min或更大。
|
1.10流量精度: 0.1L/min或更小。
|
1.11泵头膜面积:泵头表面积:≥185cm2
|
▲1.12泵头预冲量:泵头预充量≥24ml,保证低预充的同时确保流量充分,且注册证的适用范围注明6小时以上支持时间。
|
1.13电机初始启动转速为500rpm。
|
1.14泵头进/出口径:3/8”。
★1.15设备具备同品牌的独立泵头,可兼容其它品牌的氧合器任意组合使用,可长时间用于ICU病人≥7天。(需提供独立的泵头注册证)
|
1.16泵头无金属支撑轴,没有淤滞区域,避免因摩擦产热而引发的血栓。
★1.17离心泵紧急电动驱动装置,在紧急状态下,可电动维持机器运转,确保稳定的流量环境,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
|
1.18监测内容:温度监测、四路压力传感器接口
|
1.19具备≤8英寸的电子触摸彩色液晶屏,带监测历史参数趋势图,中文操作软件。
|
1.20设备使用寿命≥8年。
|
1.21同品牌医用升降温水箱15-39℃
|
★1.22 主机控制台界面具备监测二路流量显示,支持VVA/VAV模式。
|
1.23具有国家认可检测机构中心对设备在固定翼飞机与直升机转运的性能检验报告。
|
2.转运车
|
2.1能安全放置离心泵、小水箱等设备及其辅助配套设备。
|
三、配置清单(单套)
1、主机 1台
2、离心泵驱动器 2个(一用一备)
3、流量气泡传感器 2个
4、温度传感器 1个
5、内置可拆卸电池 2块
6、医用升降温水箱(15-39℃) 1台
7、空气氧气混合器 1台
8、台车 1辆
脑部电阻抗断层成像仪
一、基本功能要求
当生理或病理状态引发脑阻抗变化时,如脑出血、脑水肿病变或脑缺血缺氧等情况,二维伪彩图像可清晰呈现阻抗变化的强度、相对位置及左右脑阻抗差,借此具有监护与辅助诊断功能。
二、具体参数要求
1. 主机尺寸:≤(宽×高×厚)31.5CM*29.5CM*11.5CM,主机重量≤3KG。
2. 电源要求:内置稳压~220V,50Hz。
3. 熔断器:T0.2A,250V(安全防护)。
4. 配套软件:脑水肿成像监测模块、脑灌注成像监测模块。
4.1 脑水肿成像监测模块
4.1.1初始电阻抗值:全脑初始电阻抗值是左右脑电阻抗的均值,全脑电阻抗阈值范围:11-13。
4.1.2初始均衡度值 :左右脑初始电阻抗值间的差异,阈值范围±5%之间,大于阈值范围提示可能存在左或右侧脑液体含量差异。
4.1.3实时变异度:全脑/左/右电阻抗值随时间变化的百分比。
4.1.4实时均衡度:左右脑电阻抗值间的差异随时间变化的百分比。
4.1.5感兴趣区域(ROI)电阻抗值变化率趋势:大脑前(L1/R1)、中(L2/R2)、后(L3/R3) ROI 电阻抗值变化率趋势;(各区域趋势)
4.1.6成像:红色代表阻抗变小提示液体含量增加,蓝色代表阻抗增加提示液体含量减少。
4.2脑灌注成像监测模块
4.2.1 右侧电阻抗随着时间变化的百分比;阈值范围-15%~20%。
4.2.2右脑基线值:右侧初始电阻抗值;电阻抗阈值范围:11-13 。
4.2.3实时值:右侧电阻抗实时值。
4.2.4左侧电阻抗随着时间变化的百分比;阈值范围-15%~20%。
4.2.5左脑基线值:左侧初始电阻抗值;电阻抗阈值范围:11-13 。
4.2.6左脑实时值:左侧电阻抗实时值。
4.2.7初始均衡度值 :左右脑初始电阻抗值间的差异,阈值范围±5%之间,大于阈值范围提示可能存在左或右侧脑液体含量差异。
4.2.8均衡度实时值:左右脑电阻抗值间的差异随时间变化的百分比;阈值范围±5%之间。
4.2.9成像:红色代表阻抗变小提示液体含量增加,蓝色代表阻抗增加提示液体含量减少。
5、滤波功能:突变智能识别抑制均值滤波。
6、快照功能:可记录存储趋势显示上的重要事件。
7、报警限制功能:电极脱落报警。
8、患者联线信息提示:电极线上有L,R标识提示左右。
9、传感器数据显示功能;显示传感器上每一探头电阻值。
10、传感器位置自检功能:可识别电极是否贴好。
11、系统自检功能:插上定标板自检。
12、抗干扰能力强:具备软件过滤算法。
13、数据导出接口:type C 方式。
14、显示窗口尺寸和类型:≥10.8英寸,彩色触摸屏。
15、病例演示功能:可回放演示。
16、激励信号:波形为正弦波。
17、激励电流:频率:50KHZ,误差≤1% 。
18、激励电流范围:可调范围在500uA~1250uA之内,相对误差≤±15% 。
19、系统稳定性:连续测试1小时,电压显示值的变化率≤0.2% 。
20、成像速度:系统每分钟成像帧数≥60帧。
21、系统灵敏度:系统能识别的最小相对阻抗变化率≤0.1% 。
22、硬件连接方式:主机与移动端通过WIFI连接。
三、配置清单
1、主机 1台
2、电极线缆 1条
3、电源线 1条
4、软件(光盘) 1张
5、便携式监视平板 1台
6、定标件 1套
3D重症超声虚拟仿真系统
一、基本功能要求
急重症超声虚拟仿真培训系统是为重症医学科及急诊科设计的专业教学平台,集超声解剖学习、操作训练、临床思维培养、考核评价与教学管理于一体。系统应包含以下六个核心模块:
1、急重症超声3D解剖模块:提供高精度、可交互的三维解剖模型,支持重要器官与结构的隐藏、透明化和多角度观察,重点突出心肺、腹部大血管、胸腔及创伤相关解剖区域,帮助学员深入理解急重症超声下的解剖关系。
2、超声图像获取训练模块:通过高仿真人体模型和多类型模拟超声探头(包括线阵、凸阵、相控阵等),模拟真实扫查操作,支持肺部、心脏、腹部等急重症常见超声切面的获取与优化训练。
3、临床思维训练模块:提供丰富的急重症临床案例,涵盖如ARDS、脓毒症、肺水肿、气胸、心包填塞、容量反应性评估、创伤等场景,训练学员基于超声图像进行判读、病理生理推断及临床决策的能力。
4、AI超声智能判读模块:集成急重症常用超声切面的AI辅助分析功能,可实时识别标准切面、自动测量心功能与容量参数(如LVEF、LVOT-VTI、下腔静脉直径与变异度、肺部超声征象等),并提供结构化判读建议,辅助学员掌握客观、规范的超声评估方法。
5、智能考核模块:包含理论考核、图像质控与判读考核、实际操作评估等功能,支持自动评分与反馈,可全面考核学员在超声操作、图像识别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综合能力。
6、教学管理模块:支持课程组建、学员分組、训练过程监控、成绩统计与分析等功能,满足机构化、个性化教学管理需求,支撑多语言环境,适应不同教学场景。
该系统应满足在安全、可重复的虚拟环境中,提升医护人员在急重症环境下实施超声检查、图像解读和临床决策的综合能力。
二、具体参数要求
1.仿真人体模型
1.1模型应具备高度仿真的皮肤外观与触感,内部结构包含可清晰触及的骨性解剖标志,包括但不限于肋骨、胸骨、剑突、锁骨及肩胛骨,以适应重症环境下快速定位与扫描需求。
1.2模型需内置高精度位置传感系统,可实时追踪仿真超声探头的位置、角度及接触状态,确保操作行为与图像反馈一致。
1.3须支持以下重症医学常见床旁超声应用模块:经胸心脏超声(TTE)、肺部超声(含气胸、肺水肿、胸腔积液评估)以及腹部超声(重点包括腹主动脉、肝肾隐窝、胆囊、下腔静脉变异度评估等)。
2.仿真超声探头
2.1系统须配备至少三种仿真超声探头:凸阵探头、线阵探头和相控阵探头,其外形、重量及手感需高度模拟真实临床常用超声探头。
2.2探头硬件切换须通过更换探头头部外形实现,无需插拔信号线或重新连接接口,支持在培训中快速、无缝更换探头类型。
2.3系统软件界面须提供一键切换探头类型功能,可在不退出、不重启当前培训案例的情况下,实时切换至相控阵探头(用于心脏及深部结构评估)、凸阵探头(用于肺部、腹腔及FAST评估)、线阵探头(用于血管、气胸评估等),以适应重症临床中快速多部位扫描与决策流程。
3.急重症超声解剖系统
3.1系统须具备高精度虚拟解剖模型,支持对器官与组织进行自由隐藏、显示及透明度调节,模型须重点涵盖重症医学相关结构,包括心脏、肺部、胸膜、膈肌、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胃、肠管、膀胱等,并可突出显示与重症评估密切关联的解剖区域。
3.2系统须支持对心脏重要功能区及冠脉系统的可视化调控,应包括左心室各节段、心包与心包腔、胸腔积液分布区域、胸膜线、肺滑动征模拟区域,以及主要大血管如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的显示与隐藏,满足重症心脏功能、容量反应性和胸腔积液评估的培训需要。
3.3在操作仿真探头时,虚拟解剖界面须实时显示探头位置、扫查平面及运动轨迹,动态反馈探头相对于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增强重症超声操作的情境真实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4.急重症超声图像获取训练系统
4.1具有两种控制探头的方式,可通过仿真模拟探头在人体模型上操作。
▲4.2在操作过程中,系统应能根据仿真探头的移动,实时渲染并同步更新对应的解剖断面图像,同时动态显示探头位置、扫描扇面方位及角度;系统还应集成摄像监控功能,可实时录制并反馈操作者的手法,便于过程复盘与纠正。
4.3须内置急重症临床标准化超声流程培训模块,至少涵盖以下内容:
4.3.1 CCUE/ ACCUE :重症超声快速评估流程,针对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状态的快速病因诊断与目标导向评估。
4.3.2 FAST/eFAST :扩展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流程,用于创伤患者胸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及气胸的快速筛查。
4.3.3 其他重症流程:如休克快速超声评估流程(RUSH)、目标导向心脏超声(FATE)等。该系统须为每个流程提供标准化的切面序列、诊断标准、模拟病例及结构化报告练习,并可对操作者的流程完成度、切面获取准确度及诊断判断进行记录与评分。
4.4系统须提供全套急重症超声操作教学视频,视频内容应采用高精度三维动画或实体操作结合虚拟解剖剖面同步演示的形式,清晰展示标准探头握持手法、体表定位、扫查路径及对应的实时解剖断面结构变化。
4.6须支持以下超声模式:B模式(二维)、M模式、彩色多普勒(CFM)、脉冲多普勒(PW)、连续多普勒(CW),满足重症心脏功能、血流动力学、容量评估等培训需求。
4.7须具备全面测量功能,支持长度、周长、面积、体积测量,以及心脏功能评估常用方法如辛普森法(Simpson’s biplane)、下腔静脉直径及变异度、心室壁厚度等测量。
5.基于急重症超声的临床思维训练模块
5.1系统须提供专为重症医学设计的超声思维训练模块库,须包含且不仅限于以下核心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创伤超声重点评估(eFAST)模块、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模块、肺部超声模块、重症心脏高级功能评估模块、腹部超声模块、图像质量控制与判读模块、重症临床真实案例模块,并支持重症标准流程化评估(如CCUE、ACCUE、RUSH等)。
5.2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应提供1例健康成人模型,重点支持心脏、双肺、膈肌、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重症核心脏器的探查与图像获取训练。
5.3 eFAST(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模块须针对创伤场景进行快速评估训练,重点识别腹腔内积液(如肝肾隐窝、脾肾隐窝、盆腔)及胸腔积液/气胸征象。该模块须提供不少于10个创伤病例,须涵盖但不限于:肝肾隐窝少量/大量积液、脾肾隐窝少量/大量积液、盆腔积液、单/双侧胸腔积液、以及多部位复合积液等常见创伤情景。
5.4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模块专用于心脏结构与功能评估的训练,重点识别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左心室增大、右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右心房增大、左室壁增厚、室间隔增厚、右室壁增厚、下腔静脉充盈、下腔静脉纤细、左心室收缩增强、右心室收缩增强、室壁运动不协调、左室收缩功能弥漫下降、左室收缩功能节段下降、左室舒张功能下降、三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常见急重症心脏病理生理异常,须提供不少于20个心脏急重症案例,至少包含:心包填塞、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肌炎、应激性心肌病、心源性休克、脓毒症、心脏挫伤(创伤性)等常见重症心脏病变案例。
5.5 肺部超声模块须专用于气胸、肺水肿、肺实变、胸腔积液等常见急危重情况的超声征象识别与鉴别诊断。须提供气胸、B线、肺实变、胸腔积液等常见急重症肺部病理生理异常解剖模型及动画。
5.6 腹部超声模块须重点涵盖与急重症临床密切相关的腹部脏器与急危重征象,包括但不限于创伤、休克、腹腔积液、肠梗阻、缺血性肠病等的超声评估。该模块用于培训在急重症环境下进行腹部超声快速扫查、关键征象识别、病理生理判断及临床决策的综合技能与思维。
▲5.7图像质量控制与判读模块须提供不少于2000张源自真实临床急重症病例的超声图像,涵盖多种典型病理生理异常。图像质量控制功能须能对图像质量(如图像稳定性、增益、深度、切面标准性等)及图像内容完整性进行系统评判并给出反馈结果。图像判读功能须引导学员从“腔(心腔)、壁(室壁)、瓣(瓣膜)、流(血流)、功能”等核心维度实现对心脏病理生理异常的识别与判别,从“B线、胸膜滑动、肺实变、积液、气胸” 等核心维度实现对肺部病理生理异常的识别与判别,并提供相应的客观判读结果与教学反馈。
▲5.8 系统须提供不少于50个病例的重症临床真实病例模块,病例须提供完整的模拟临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病例简介、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阳性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窗口还应提供基于CCUE、ACCUE、eFAST等急重症标准化超声流程所采集的全套超声图像与测量数据,并清晰标注对应的病理生理改变、血流动力学特征、肺部超声征象及全身反应类型,以全面辅助学员构建重症超声与临床决策相结合的诊疗思维。
5.8.1 病例库须具备结构化引导功能,能够分步骤指导学员完成以下重症超声全流程训练:基于模拟患者病史与临床指标进行初步辨析、选择并执行标准化超声检查流程(如CCUE、eFAST等)、获取及优化标准超声切面、进行图像判读,并从急重症临床视角解读血流动力学状态、肺部征象及其他核心脏器异常,最终结合解读结果形成初步诊疗决策,系统培养学员的重症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
5.8.2病例类型应覆盖但不限于: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心包填塞、急性肺栓塞、气胸、血容量不足、心源性肺水肿、腹腔高压、急性心梗及其并发症等常见危重病理状态。
6.基于急重症超声的考核模块
6.1 系统须提供一体化的多维度考核功能,涵盖理论考核、图像质控与判读考核、实际操作考核三大核心部分,并具备全流程自动化评分与报告生成能力,全面客观评估学员重症超声能力。
6.2理论考核:系统须内置题库,可随机生成理论试卷。考核内容须涵盖重症超声基本原理、适应证、标准切面识别、常见急重症病理生理的超声表现、临床意义及诊断陷阱等。题型可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及判断题,支持限时作答并自动批改评分。
6.3图像质控与判读考核:
6.3.1考核时系统须向学员提供若干静态及动态超声图像序列,图像须来源于急重症典型病例。
6.3.2图像质控考核须要求学员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选项须涵盖:增益、深度、焦点、切面标准性、图像清晰度等关键参数。
6.3.3图像判读考核须引导学员从“腔(心腔大小与功能)、壁(室壁厚度与运动)、瓣(瓣膜形态与活动)、流(血流动力学特征)、功能”等核心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并选择或填写所观察到的异常征象及其病理生理意义。
▲6.4操作考核:
系统须模拟真实临床场景,要求学员在仿真模型上完成指定超声检查流程(如eFAST、CCUE等)并自动记录以下关键操作参数:探头选择正确性、获取标准切面的时间、探头操作稳定性、扫描流程完整性、关键解剖结构的识别准确性,系统可自动分析操作效率与规范性。
▲6.5全自动评分系统:
系统须具备全自动评分功能,能够对理论考试、图像考核及操作考核的成绩进行加权综合,生成最终得分及能力评价报告。评分报告须详细列出各分项得分、失分点及改进建议,并可导出为结构化文档(如excel格式),用于教学存档与反馈。
7.教学管理系统
7.1系统应支持自定义课程组建功能,允许管理员根据教学目标、学员层级及培训方向(如初级技能训练、高级血流动力学评估、急重症流程化诊断等)灵活配置教学内容、案例序列及考核标准,组建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专项课程。
7.2应具备多级用户与团队管理功能,可创建并管理不同团队(如科室、轮转组、培训班)及用户账号,支持为不同团队分配独立的教学案例、课程内容和考核任务,实现分组分层教学与考评。
7.3系统应具备学习进度与成绩统计分析功能,可按课程、团队或个人统计训练时长、操作准确率、考核成绩等项目,支持数据可视化展示及导出为通用格式(如Excel、PDF),用于教学评估与档案管理。
8. AI超声智能判读系统
8.1 系统概述
AI超声智能判读系统是一款集成人工智能算法的急重症超声辅助判读工具,系统通过专用硬件设备与临床超声机直接连接,实时获取并分析超声图像流,在独立显示屏上动态显示关键测量参数与AI判读结果,旨在辅助医师快速、准确地进行心肺功能与容量状态评估。
8.2 系统硬件要求
系统须包含AI处理主机(连接盒)1台,支持与主流超声设备视频输出接口无缝连接;同时须配备高清触摸屏1台,用于实时显示原始超声图像、AI分析过程、量化参数及结构化判读报告。
▲8.3 支持的核心超声切面及AI自动判读功能
系统须至少支持以下急重症常用超声切面的自动识别、测量和判读:
8.3.1 心尖四腔心/胸骨旁长轴切面
自动测量参数:左心室舒张末面积(LVEDA)、左心室收缩末面积(LVESA)、右心室舒张末面积(RVEDA)、右心室收缩末面积(RVESA)、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左心室面积变化分数(LV FAC)、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 FAC)。
AI判读结果输出:
心包积液:无/少量/中量/大量/心包填塞
心腔大小:左心室增大、右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右心房增大、全心增大、心腔无明显异常
室壁厚度:左室壁增厚、右室壁增厚、室间隔增厚
心室运动功能:左室运动(增强/轻度弥漫减弱/中度弥漫减弱/重度弥漫减弱/无明显异常);右室运动(增强/弥漫减弱/无明显异常)
8.3.2 胸骨旁短轴切面
自动测量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AI判读结果输出:同“心尖四腔心”所列判读项目
8.3.3 心尖五腔心切面
自动测量参数: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LVOT-VTI)
8.3.4 鼻咽窝动脉测量
自动分析测量图像:阻力指数(RI)
AI判读结果输出:升支陡峭/升支缓慢/升支正常
8.3.5 剑突下下腔静脉短轴切面
AI形态判读:短轴呈正圆/接近正圆/椭圆/水滴形
8.3.6 剑突下下腔静脉长轴切面
自动测量参数:下腔静脉直径
AI判读结果输出:
呼吸变异度:小/大/正常
形态:纤细/充盈/正常
8.3.7 肺部超声十二分区评估
AI征象判读:支持A线模式(A-mode)、A1、A2、B1、B2、C1、C2、C3、C4等肺超声征象识别与分区标注
▲8.4系统应能基于上述多切面、多参数融合分析,自动生成以下一类或多类集成性判读提示,形成血流动力学表型与肺超表型解读结果,包括不仅限于:
8.4.1 容量状态:静脉容量过负荷/静脉容量不足/静脉容量中间状态/容量有反应性/容积增加;
8.4.2 右心功能与压力:右室运动增强/弥漫减弱/节段减弱;右心压力轻度增加/中度增加/重度增加;
8.4.3 左心功能:左室运动增强/轻度弥漫减弱/中度弥漫减弱/重度弥漫减弱;
8.4.4 心输出量状态:心输出可疑增加/心输出增加/心输出减少;
8.4.5 血管阻力提示:高阻力/低阻力;
8.4.6 心包积液:有/无。
8.5 系统须具备完整的病例数据管理功能,支持以病例为单位存储和管理患者信息,构建结构化的临床病例数据库
8.5.1 患者基本信息管理须包含以下字段: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
******医院名称;入组时间、主要诊断、临床评估目的;其他相关的临床基本信息。
8.5.2 患者检查信息管理须完整记录:原始超声图像及视频数据;测量过程中的关键图像;AI智能判读生成的各项参数;系统自动生成的解读结果;检查时间、操作人员等信息。
9.系统升级:支持系统升级,具备国内原厂专业的软件和硬件研发、生产、售后团队,可为使用者提供最新的不断更新的软件和硬件服务,并保证对已售设备提供迭代升级服务。
三、配置清单
设备名称
|
数量
|
说明
|
1、仿真教学设备主机
|
1台
|
CPU:i7,内存:32GB ,硬盘:2TB,显卡:RTX3060 8G
|
2、显示器
|
7台
|
含2台24寸触控屏,1台55寸大屏,4台21.5寸显示屏
|
3、仿真超声床
|
1张
|
可旋转硅胶人体位,带储物空间
|
4、教学台车
|
2台
|
用于操作系统,学生端/教师端各1台
|
5、仿真探头
|
1套
|
线阵/凸阵/相控阵仿真探头,内置电磁定位接收器
|
6、高清摄像头
|
2个
|
4K分辨率,60fps,45°角布置
|
7、电磁追踪定位系统
|
1套
|
亚毫米级精度,六自由度
|
8、上半身仿真硅胶人
|
1个
|
类肤材质,内置骨骼,体表有高仿真解剖标志
|
9、AI超声判读系统机
|
1套
|
内置AI超声图像判读系统1套,含15.6寸触控屏、超声设备连接线
|